精選文章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  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  一、慈悲的意義 二、慈悲的類別 三、慈悲的重要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道場...

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竹窗隨筆(初筆)白話解--出谷喻一



《竹窗隨筆》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,辨禪、教、淨之正知見,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。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,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,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。

竹窗隨筆(初筆)白話解--出谷喻一
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
華藏講記組 恭譯

出谷喻一
詩詠鳥,謂「出自幽谷,遷於喬木」,蓋別是非、慎取舍之論也。昔德山作青龍鈔,初以為:「三祇鍊修乃得成佛,而南方魔子謂一悟了畢,吾當往滅其種,以報佛恩。」當是時,是一片真實好心,耿耿於懷,特不自知其所見之謬耳。及夫受指教於婆子,親見龍潭,而積歲所寶所重,棄之如腐草,故能終成大器,震耀末法也。向使封滯臆見,我慢自賢,喻如窶人,珍祕燕石,反謗賈胡,謂嫉己寶,雖有百婆子、千龍潭,其將若之何!
【註釋】
.出谷:語出《詩.小雅.伐木》:「伐木丁丁(伐木聲),鳥鳴嚶嚶(鳥鳴聲),出自幽谷,遷於喬木(高大的樹木)。嚶其鳴矣,求其友聲(鳥在嚶嚶地鳴叫,尋求同伴的應聲。比喻尋求志)
同道合的朋友),相彼鳥矣,猶求友聲。矧(讀音「審」,況
且)伊人矣,不求友生(朋友),神之聽之(上天聽察),終和且平。」朱熹在《詩集傳》裡說這首詩是以鳥之求友,喻人之不可無友也。(摘自《漢語大詞典》、《成語詞典》)
.德山:指唐代德山宣鑑禪師。俗姓周,常講《金剛般若經》,時人譽稱為「周金剛」。其後,聞南方禪興盛,他對於六祖惠能這一脈的禪宗承傳很不服氣,遂擔《青龍疏鈔》(德山所作的《金 剛經》註解)出蜀,準備拿這些註解去找南宗的大德辯論。路上遇到賣糕餅點心的老太婆,德山放下肩上的《青龍疏鈔》欲買點心,老太婆問他:「你擔著什麼東西?」他說:「《金剛經》的註解,《青龍疏鈔》。」老太婆聽了之後,她說:「我有一個疑問,你要是能答得出來,我的點心供養你;答不出來,你有錢我也不賣給你。《金剛經》上說三心不可得,請問法師,你是點哪一個心?」德山答不出來,被問倒了。他一想,連個老太婆我都對付不了,我還敢去與南宗禪師辯論嗎?於是以學生的身分去參學。其後參謁澧州龍潭寺崇信,契機相投,嗣任青原第五世。之後住德山精舍,大揚宗風。因教化嚴格,常以棒打為教,故世稱「德山棒」。(參考《中華佛教百科全書》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七、「淨空
法師專集」)
.三祇:三大阿僧祇劫的簡稱,是菩薩修行成佛的年數,阿僧祇是極大的數目字。祇,讀音「其」。(摘自《佛學常見辭彙》)
.南方魔子:此指南宗禪,又作南禪、南宗。與「北宗禪」相對稱。因為德山宣鑑禪師對於南宗這一脈的禪宗承傳很不服氣,因此以「南方魔子」稱之。菩提達磨之法脈傳至五祖弘忍後,分為惠能與神秀兩支,神秀建法幢於北地,惠能揚宗風於南方,故有「南能北秀」之稱。北宗神秀側重漸修,南宗惠能提倡頓悟。惠能認為凡夫和佛的關鍵在於迷和悟,由迷到悟只是一念之間,所謂「一剎那間,妄念俱滅,若識自性,一悟即至佛地」。此宗至後世極盛,更有五家七宗之分派,故後人以南宗為禪之正宗,而以惠能為禪宗第六祖。(摘自《佛光大辭典》、《中國大百科全書》)
.龍潭:指唐代龍潭崇信禪師。從天皇道悟禪師出家,得悟玄旨。後結庵於澧州(湖南澧縣)龍潭禪院,宗風大振,世稱龍潭崇信、龍潭和尚。傳法於德山宣鑑。(摘自《佛光大辭典》)
.大器:比喻有大才、能擔當大事的人。(摘自《漢語大詞典》)
.窶人:指窮苦人,或指淺薄鄙陋的人。窶,讀音「具」。(摘自《漢語大詞典》)
.燕石:燕山所產的一種類似玉的石頭,比喻不足珍貴之物。《太平御覽》卷五一引《闕子》:「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臺之東,歸西藏之,以為大寶。周客聞而觀焉,客見之,笑曰:『此燕石也,與瓦甓(磚瓦)不異。』主人大怒,藏之愈固。」(摘自《漢語大詞典》)
.賈胡:經商的胡人。我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稱為胡人。賈,讀音「古」。(摘自《漢語大詞典》)
【譯文】
《詩經》中有歌詠鳥類的辭句,云:「出自幽谷,遷於喬木。」
意思是勸人應明辨是非、謹慎取捨。
從前德山宣鑑禪師作《青龍疏鈔》(《金剛經》的註解),最初自己認為:「修行必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圓滿成佛,而南方禪這些魔子居然宣稱一悟即至佛地。我應當到南方破滅這些邪說魔種,以報佛恩。」
當時,德山宣鑑禪師確實存一片真實好心,對於南方頓悟禪法耿耿於懷,卻不知道自己的見解竟是錯誤的;及至受到賣餅老太婆的指教,並親謁龍潭和尚,大悟之後,便把多年來所珍惜重視的《青龍疏鈔》丟棄。正因為他有這種魄力胸襟,所以最終能成為弘法大器,其法音法義能震撼顯耀於末法人心。
假使當時他只是一味地固執己見、恃己所能而輕慢他人,就像淺薄鄙陋的愚人,把不值錢的燕石視為珍寶,祕而藏之,反怪西域的商人不識貨,以為他們是嫉妒自己擁有寶物。若是這種人,就算有一百個賣餅婆子、一千個龍潭和尚,對他也是無可奈何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