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選文章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  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  一、慈悲的意義 二、慈悲的類別 三、慈悲的重要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道場...

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竹窗隨筆(初筆)白話解--學道莫先智



《竹窗隨筆》為明末高僧蓮池大師晚年的隨筆文集,辨禪、教、淨之正知見,乃至對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。而其中談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,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師的風骨,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範。
竹窗隨筆(初筆)白話解--學道莫先智
明雲棲寺沙門祩宏 著
華藏講記組 恭譯
學道莫先智
韓信,楚士也。背楚之漢,楚卒以信困,漢以信興。夫前後一信耳,而二國之興廢因之,善用與不善用之故也。六根在人,不善用之則名六賊,善用之則種種神通妙用耳。煩惱即菩提,豈不信哉?雖然,高帝之於信,始待之猶夫人,而蕭相國奇之;既而請假王不之許,幾至僨事,而留侯成之。然則補偏救敝,默轉而潛維者,智臣之力也。學道莫先智,亦復如是。
【註釋】
.韓信:秦漢之際名將,江蘇淮陰人。早年家貧,常從人寄食。秦末,陳勝、吳廣起義,韓信始投項梁,繼隨項羽,曾多次獻策,都未被採納。劉邦受封為漢王後,韓信即由楚歸漢。初仍未得到重用,一度離去,丞相蕭何親自追還,並極力向劉邦保舉,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將軍。在楚漢戰爭中,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,阻擋了項羽的攻勢,之後並於垓下圍殲楚軍,迫使項羽退至烏江自刎。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,故在項羽敗亡後,即奪其兵權,徙為楚王,繼又黜為淮陰侯。呂后知劉邦疑忌韓信,乃與丞相蕭何定計,以謀反罪名殺之。(參考《史記‧高祖本紀》、《史記‧淮陰侯列傳》、《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》)
.六根:見第三八一頁
.六賊: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如《楞嚴》曰:「眼耳鼻舌及與身心,六為賊媒,自劫家寶,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。」《楞嚴經長水疏》云:「根為賊媒者,一引外賊,即六塵也;二起內賊,即煩惱也。內外惡賊能劫真性。」(摘自《首楞嚴經》卷四)
.煩惱即菩提:煩惱與菩提相即不二之意。妨礙覺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稱為煩惱;反之,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,稱為菩提。然貪、瞋、痴等煩惱,其當體為菩提;離此菩提法性之外,則別無諸法可言,故於煩惱之性立菩提之名;此即兩者相即不離之意。又「煩惱即菩提」常與「生死即涅槃」並用,二者皆用以表示大乘佛教之究極。(摘自《佛光大辭典》)
.蕭相國:漢朝初年丞相蕭何,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。秦末,佐劉邦起義反秦。秦亡以後,項羽三分關中(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,司馬欣為塞王,董翳為翟王,合稱三秦),蕭何勸說劉邦接受項羽之分封,立足漢中。劉邦為漢王,並以蕭何為丞相。
劉邦在漢中稱王後,韓信因懷才不遇,自漢軍潛逃,蕭何為了留住賢才,自軍中出奔以求得韓信復歸,並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。漢代建立後,蕭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,並協助高祖消滅韓信、英布等異姓諸侯王,被拜為相國。(參考《史
記‧高祖本紀》、《史‧蕭相國世家》)
.請假王:韓信擊敗齊軍後,韓信以齊地未穩為由,自請為「假齊王」(假,有代理的意思),以便治理。當時劉邦正受困於楚軍的包圍下,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,封韓信為齊王。(參考《史‧淮陰侯列傳》)
.僨事:敗事。僨,讀音「憤」,覆敗、滅亡。(摘自《漢語大詞典》
.留侯:指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,張良,字子房,與蕭何、韓信同為漢初三傑。秦國滅韓後,張良散盡家財而求得一力士相助,伏擊行刺秦始皇於博浪沙中,未獲成功。相傳張良逃亡後,在圯上遇見黃石公,黃石公授張良以《太公兵法》,從而助劉邦登上王位。在楚漢戰爭中,勸劉邦滿足韓信要求,重用韓信以使他效力。漢朝建立後,封為留侯,諡為文成侯(也稱諡號文成),此後世人也尊稱他為謀聖。(參考《史
記 留侯世家》、《漢書 張良傳》)
【譯文】
韓信,本來是楚霸王項羽的將士,因不受項羽重用而歸投漢王劉邦。最後楚軍被韓信圍困於垓下,項羽因兵敗而自刎於烏江;劉邦‧‧因重用韓信,而平定三秦,擊敗項羽,建立漢朝。前後都是同一個韓信,然而楚漢二國的興廢都與他有關,這全在於善用和不善用的緣故。譬如一般人都具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不善用它們,六根就變成六賊;善用它們,六根則有種種神通妙用。所謂「煩惱即菩提」,確實如此。雖然理上是如此,但如漢高祖劉邦對於韓信,在剛開始時,也只是像對待一般人一樣而已,而蕭相國卻能看出韓信是位奇才,極力推薦他,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將軍。而當韓信屢建戰功,擊敗齊軍後,自立為假齊王,劉邦本來是不答應的,險些壞了大事,幸而聽從張良的勸諫,封韓信為齊王。能夠這樣補偏救弊,無形中扭轉而維持了整個
局勢,這全是智臣們的功勞。我們學道也是如此,必須善用智慧來轉境界,沒有比求智慧更重要的了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