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選文章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  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  一、慈悲的意義 二、慈悲的類別 三、慈悲的重要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道場...

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

人貴在有志,“人之有志,如樹之有根”

 

我們接著看到,“窮困不易其素”,他遇到挫折、困難,遇到貧困的時候,絲毫不改變他平時的志向。所以人貴在有志,“人之有志,如樹之有根”;“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”,他只要絕不改變,時節因緣一成熟,一定可以突破。

而人為什麼在貧困當中會被轉?可能就是有貪著。好富貴,不能常處貧賤;貪快、貪好,達不到就沮喪、就退縮。師長老人家給我們打預防針,這個時代弘揚正法、弘揚中華文化,要跪著把正法送出去。諸位學長,您跪過沒有?還沒,是吧?那你們現在遇到的境界還算是順緣,還沒有很高的考驗。其實每一個境界,都是在成就自己的,這些境緣才真正看出,我們是真心還是假心。真心是任何境界,都不會改變這一份志願,這才是真的。真則不假,真則不變。

所以“貧不足憂,可憂者是貧而無志”。地位比較低,“賤不足羞”,不是說地位比較低就覺得丟臉。其實人可貴的是他盡心盡力在自己的本分,就值得人家尊重。行行出狀元,都是服務社會的、好的貢獻。“賤不足羞,可羞者是賤而無能”,卻不好好提升自己的能力,來造福人群。“老不足悲,可悲者是老而無成”。“死不足歎”,人死,每個人都會,其實不足歎息,最值得歎息的是,“可歎者是死而無補”,我們去世了,反思一生,卻對家庭、社會沒有什麼益處、補益,這才是值得悲歎的事情。

其實我們看,這些話對整個人生價值觀,是非常好的教誨。我們冷靜看看現在人,羞什麼、憂什麼、悲什麼、歎什麼,都覺得好像物質比人家不好、賺的錢比人家少,然後就在那唉聲歎氣。其實這都是沒有氣節、沒有志向,都是隨波逐流,自尋痛苦跟煩惱。一個人,人生有沒有價值,跟他地位多高、賺多少錢,不一定是成正比的。就像剛剛跟大家講的,陳樹菊女士,她很有錢嗎?她很有地位嗎?沒有。可是她的一生意義影響多少成千上萬的人。

恭摘自《群書治要360》學習分享

蔡禮旭老師 2011/9/10 26

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

     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