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選文章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  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  一、慈悲的意義 二、慈悲的類別 三、慈悲的重要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道場...

2020年8月18日 星期二

蔡禮旭老師主講 所做跟神明的教誨都違背了,怎麼可能會得到保佑呢?

【今民聞公令如寇讎。此古之離其民隕其國常行也。】

現在老百姓聽到“公”,就是公家的規定、法令,這個“公”也可以當作指景公。只要君上你現在講出來的法令,老百姓一聽就當敵人一樣,仇人一樣對待。那等於也是提醒齊景公,國家很危險,隨時都有滅亡的可能。所以“此古之離其民隕其國常行也”。

其實很多時代當要滅國的時候,國君渾然不知,宮殿裡面還歌舞昇平。所以人能不能自我審斷,甚至於判斷當中還用到賢臣,不然到時候佞臣都一手遮天,他完全沒有知覺,那國家就危亡了。

我們來看一段故事,在第九冊一千一百一十二頁。故事也是提到一個領導者,他國家都即將滅亡,他不知道自己的問題,還要責怪別人。

“中行寅將亡”,中行氏這一個卿大夫的家族,在晉國。後來是被韓、趙、魏、智給滅掉了。韓、趙、魏三家分晉。我們之前剛好講《才德論》的時候有提到。這個家族即將要滅亡了,“乃召其太祝”,太祝就是每一次管祭祀的官員。然後,“而欲加罪焉”,你看我的國家就要滅掉了,每一年都叫你好好的祭祀,怎麼會招來滅亡呢?那你的罪過很大,要加罪於他。

“曰”,接著跟他講,“子為我祝”,我派你來做祭祀,“犧牲不肥澤耶?且齋戒不敬耶?使國亡何也?”您看,把自己的國家都搞得快垮了,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不覺得,還很強勢。對祭祀的人說,“我請教你,我每一次祭祀的時候,用的祭品難道不肥澤嗎?不豐富嗎?而且每一次要祭祀的時候,我都是齋戒,不喝酒、不吃肉,跟妻子都分房睡,這麼恭敬來祭祀,怎麼你幫我祭到最後,國家還要走向滅亡呢?”

講到這裡我們想到,林則徐先生說的,“父母不孝,奉神無益”。所做跟神明的教誨都違背了,怎麼可能會得到保佑呢?結果“祝簡對曰”,做祭祀的官員名叫簡,祝簡對他說,“昔者吾先君中行穆子”,中行穆子就是中行寅的父親,就是這個國家的先君已經去逝了。“皮車十乘,不憂其薄也,憂德義之不足也”。當時候皮車就是戰車,國家的兵車才十台而已,可是先君並沒有擔憂兵車不多,反而是擔憂自己積的德義不夠。

可是,“今主君有革車百乘”,革車也是兵車,現在的車本來比先君時候不知道超過多少倍了,而您“不憂德義之薄”,不怕自己德義不夠,“惟患車之不足也”,就怕兵車不夠,逞強鬥勝。“夫船車飾,則賦斂厚”,他這些兵車、船,就是他自己個人用的物品,都要裝飾得很華麗,所以老百姓的賦稅,就非常的沉重。“賦斂厚,則民怨謗詛矣”,壓得老百姓沒法活了,當然老百姓的怨恨、譭謗、詛咒就會產生。

“且君苟以為祝有益於國乎,則詛亦將為損世亡矣”。假如國君您覺得祈禱、祝福是有幫助於國家的,那同樣的道理,一國人的詛咒,也會影響國家的磁場很不好。大家有沒有去過殺豬的地方?磁場好不好?人心,還有整個靈性,他的思想都會形成磁場。所以把老百姓搞得沒法活,每個人那種抱怨,就形成整個國家的磁場。

接著這句話很經典,“一人祝之,一國詛之”,我才一個人在那裡祈禱,抵不過一國人的詛咒。“一祝不勝萬詛,國亡不亦宜乎?”那國家亡其實也是很正常的,也不是意外的了。“祝其何罪?”那我有什麼罪呢?結果聽完,“中行子乃慚”,慚愧的慚。聽了之後,人家講的很有道理,生慚愧心。

當然我看到這裡,也會想去跟太祝講一下,這一段話,早點講好一點,快滅了才講,有點勸得稍微晚一點。當然,這個領導者也有關係,因為面對這麼嚴重的情況,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,他也沒有主動去請教大臣。以前的臣子都是飽讀詩書,都很有判斷能力的,主要是他肯不肯請教。

這一個故事,讓我們看到,讓老百姓埋怨,這個也是“隕其國之常行也”。假如我們帶一個企業、帶一個團體,底下的人假如都很有怨氣,那這個企業團體可能也維持不久了。看不到的磁場、人心,往往是成敗的關鍵,得要靜下心來去體恤、去理解才能看得清楚。

恭摘自《群書治要360》學習分享

蔡禮旭老師 2011/9/10 25

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

     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