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選文章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  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  一、慈悲的意義 二、慈悲的類別 三、慈悲的重要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道場...

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

蔡禮旭老師主講 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,首先自己要先做對

突然又另外想到一句常常講給別人聽的話,叫“工於論人者,察己必疏”。很擅長於看別人問題,看自己都疏忽掉。為什麼?精神都在看別人,當然就看不清楚自己。

“刻民以為忠”,這心態都偏頗得比較嚴重了。人與人的相處,五倫的相處,應該是我們要求自己做,而不是要求對方做。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,首先自己要先做對,做對了才有要求別人的資格。自己做不對、做不好,要求人家怎麼服得了。“正己而不求於人,則無怨”,每一句話它有另外一面,叫不正己而求於人,則多怨。

夫子曾經有一次,剛好季康子請教他,“使民敬忠以勸,如之何?”讓百姓恭敬、忠誠,而且互相之間會規勸向善,能使老百姓達到這樣的修養,該怎麼做呢?我們在讀《論語》的時候,感覺有時候夫子在回答,好像有他心通。這句話一問,好像就瞭解對方的心態偏在哪裡。我們看季康子為什麼要問這個?老百姓應該對我恭敬,應該對我盡忠,他們應該很懂事啊,怎麼做?您看,他問這個方法如何做,但是假如他的心態不對,那個方法也沒用。

我曾經有一次,剛好到一個企業去跟他們交流傳統文化裡面的管理思想。我還一開始就請教他們:“今天我們上的是管理的課程,請問大家,你一看到“管理”兩個字,首先你想到了管誰?”他們看我不像狡猾的樣子,直接回答:“管員工啊。”您看,心態偏了,那些方法會對嗎?“徒法”,你有好的方法,你沒有善心是用不出來的,甚至愈用愈偏都有可能。孔子在《論語》裡講,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”,都想到這些方法、規定,假如沒想到自己先以身作則,那這些方法也沒有用的。大家冷靜看,很多人花管理的錢,花得多不多?多得不得了啊!那您看花那麼多錢,沒有受益啊。

最近我們課程當中也跟大家有提到,日本“經營之聖”稻盛和夫先生。他今年應該是七十九歲,用一年多一點的時間,讓日本航空從破產變成同業營業額最高,盈餘多少呢?一千五百億日元左右,真是化腐朽為神奇。其實他的一言一行都跟夫子講的這些是相應的。他是無私的,他去接管日行為了什麼?為了他們日本的民族。這個是代表日本的一個企業,不能讓它倒下來。愛國、愛民族。而且去了以後,告訴大家,他跟鳩山首相講到,“我可以答應你去做這件事,但是我不拿一分錢。”無私無我,盡心盡力。

而且老人家常常提到,人生有六項要精進的地方,其中第一點就強調以身作則,“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”。

接著提到了“要謙卑,不要傲慢”。我們剛剛念那一句《諫太宗十思疏》,您看這都是相應的,都是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。

接著呢,“天天反省”。像我們《君道》講的“反身”。每天發現問題,修正問題,則“德日進,過日少”。

老人家還提到“活著就應該感恩”。這個話很有道理,我們每一天一日之所需,一天生活的需要多少人的照顧跟成就,活著就應該感謝。

第五點也是老人家他常常講的,他寫了一本書,《你的夢想一定會實現》,寫給年輕人看的,都介紹他們一定要讀一本書叫《了凡四訓》,改造命運的方法就是要“積善行、思利他”。念念想著利益他人,利益國家、社會,思利他。利他,自私自利就慢慢放下了,靈性就提升了,人生最有價值的就是自己的靈性不斷提升,然後盡心盡力幫助了身邊的人,這是真正的自利利他的人生。

再來就是“放下感性的煩惱”。消極、悲觀、情緒化,時時要能調整自己心境,積極、樂觀、進取。其實我們看人生很多時間都耗在自我的折磨上,不信任自己、退縮、懊惱,或者是情緒化,脾氣上來好幾天都緩不過來。這個是放下這些感性的煩惱。

這是日本四個經營之聖,唯一還在世間的智者。目前我瞭解到,光是中國大陸的大企業,有七千個企業家跟他學習。七千,而且我相信這個數字會愈來愈倍增。所以看到這裡,覺得世界有沒有希望?真的是商業界的聖賢,商業界的佛菩薩在給我們表演。各行各業都有聖賢。

剛剛跟大家講到,夫子在面對季康子的問題,瞭解到他的心態,可以提醒他對症下藥。他是要求別人,轉到要求自己上面才能解決問題。夫子接著講到,“臨之以莊則敬”。君王,你面對老百姓的時候非常莊重,非常有為君者的威儀,他自然恭敬你,因為你有品德,你有禮節。為人父母者在家裡很隨便,慢慢的孩子對你恭敬就起不來。

現在八十幾歲的老人家,老奶奶,您注意去觀察,他們在家裡,您看穿得多端莊,讓人一看到她就肅然起敬,那個就展現女子之德,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觀察到。您看,八十幾歲這麼端莊,二十幾歲邋邋遢遢,您看墮得很快,沒有教不行。女人為天下太平之源,假如女子最後在家都是這麼隨便,她下一代怎麼教?所以教女兒比教兒子還重要。你們不要光笑,有笑的可能就是有女兒的,得要為國家、民族好好培養女兒。

比方說你今天很尊重一個人,突然有一天你在路上,在公共場合,看到他穿著短褲,穿著拖鞋,看到嚇一跳,對他的感覺有沒有產生化學變化?有沒有?那很自然的。對啊,你穿著不恭敬,人家一看,那對你的恭敬當然會有變化,所有人都一樣。

“孝慈則忠”,你要教老百姓,孝順,而且你自己要仁慈對他們,自然他們就能忠誠。這都是從根本上去提醒他。您看夫子這些話都是講到根本,那是非常正直的話,真正有心想改過的人就能聽進去。

“舉善而教不能則勸”,善良的風俗,還得要領導者帶頭,把好的榜樣立起來,“舉善”。在整個大陸年年現在都有道德模範,對整個社會的風氣影響非常大。

我們之前看到好幾個例子,有一個男士為了愛護雲南的滇池,幾十年如一日。他覺得那就像我的母親一樣養育我,不能讓人家破壞,所以他好幾次都被那些破壞整個大自然的人打得鼻青臉腫,但他還是依然堅守滇池母親,最後也是被選為道德模範。保護滇池保護到他的錢財都用光。

還有一個男子剛好跟一個女子談物件,兩個人感情算不錯,但是還沒談婚論嫁。結果女子出車禍,從此就半身不遂,躺在床上。諸位學長,你會怎麼做?這個男子就一直照顧這個女子,照顧到後來他年齡二三十歲太大了,家裡一直催他結婚,最後他開出來的條件是:“我娶的人要跟我一起照顧我女朋友。”後來真的有人嫁給他。這個女的挺有智慧的,為什麼?這個男的有情義,女朋友都半身不遂了,他還對她這麼有情義,那這個人的人格很好。結果後來照顧了二十多年,現在是什麼?是這個男的的女兒,認她作乾媽,已經第二代繼續照顧這個女子了。所以看到這些事例都令人動容、佩服啊。這些榜樣都樹起來。

包含我們看《天下父母》,有一個女士好像是在山西太原。有一天,她可能是做小生意的,看到幾個十幾歲的孩子沒有地方去,肚子很餓,看他們很可憐,煮個東西給他們吃。結果煮完以後,吃完,他們不走了,叫她“媽”。才瞭解這些孩子犯罪了,從監獄出來,社會不接納他,後來她就把這幾個人收了當兒子了。

最後一收,我不知道她現在收多少了,兩年前我看的時候好像是收了一百六十幾個。其中有一個比她大一歲,還是叫她媽。她說,有一次那個人來的時候就低著頭,一進來“媽”就叫了。她說你先起來、起來,結果一起來嚇一跳,你比我大,叫姐就好,不要叫媽。結果您看,那個上了年紀的人說,不行,一定叫媽,叫媽感覺心才安。

其實這些犯罪的人都是可憐的人,坦白講,都是缺乏愛的人。他真的遇到一個這麼無私的人,這麼有愛心的人,能把他的善良喚醒。我們在看《天下父母》的時候,看到那些犯罪的人,一談到這位女士對他們的好,您看講得眼淚都是出來的。沒有血緣關係居然這麼親,那還是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,感化了數以百計的人。

看到這個例子,我們在學校教書的,在做老師的,沒有什麼話好說了。人家又沒有經過師範學院培養,教的全部都是社會當中犯過罪的人。面對的那種境界比我們不知道難多少倍,人家做得這麼歡歡喜喜,這麼無怨無悔。我們還每天苦水一大堆,所以有時候真的“德比於上則知恥”。您看,看到這些道德模範,羞恥心就起來,不抱怨了,向他們看齊,“舉善”。

“而教不能”,面對弱勢的,面對沒有能力的,盡力幫他們,這樣人就有愛心了,勸善規過的風氣就起來了。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、武、周公,他們的德政當中,一定都先照顧誰?社會當中最苦的人。“鰥寡孤獨廢疾者,皆有所養”。您看,《禮運大同篇》不是理論,那是記載我們古聖先王真正做到的政治理想。他做到了,把它記載下來。

所以這裡也是反思,領導者是體恤、是照顧、是教導,而不是要求,更不是苛刻。

恭摘自《群書治要360》學習分享

蔡禮旭老師 2011/9/10 25

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

     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