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選文章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  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  一、慈悲的意義 二、慈悲的類別 三、慈悲的重要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道場...

2020年8月11日 星期二

蔡禮旭老師主講 為人臣能依循這“六正”的原則,就會一生榮耀,甚至留名青史 |《群書治要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們接下來看第六十四句,在第九冊一千一百三十一頁的第三行。這一段經文把為人臣講得非常詳細周到,經文裡面講道。

【人臣之行。有六正則榮。犯六邪則辱。】

為人臣的行持,假如依循這六正的原則“則榮”,就會一生榮耀,甚至留名青史。這也是行孝道,“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”。如果是犯了這六邪的錯誤“則辱”,招來恥辱,甚至羞辱祖先,羞辱整個家族的人。

我們看明朝的貪官嚴嵩,他那時候弄權,一手遮天。但最後他的罪行,還是公諸於世,皇上不想親自殺他,賜他一個金碗當乞丐去。結果老百姓一看到金碗,都知道他是嚴嵩,最後嚴嵩是餓死的,所以這個恥辱就很大。包含,秦檜陷害忠臣岳飛,坦白講,秦檜的家人後代,誰敢講他是秦檜的親人?一個都不敢,甚至於馬上去改姓的都有,“德有傷,貽親羞”。所以自己的人格榮耀,不只是屬於自己的,也是屬於你的祖先,還有所有愛你的人,應該愛惜自己的人格,要愛惜他們對你的愛護,不要讓他們一生抱憾終身,痛苦。

我們接著就這“六正、六邪”來深入瞭解。說道,“何謂六正”。我們看著經文,期許自己在道德學問上都能達到六正的標準。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;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。我們希望做民族、做團體的大忠臣,願立了,就有動力提升智慧德能。

“一曰,萌牙未動,形兆未見,昭然獨見存亡之機,得失之要”,在事情還沒有問題產生,這是“萌牙未動”。“形兆未見”,就是一些事物的形跡徵兆,都還沒有顯現出來。他就能夠“昭然”,很明白的能夠看見。“獨見存亡之機”,他有獨到的見解,能夠看見整個事情對國家存亡的關鍵。還有“得失之要”,事情繼續發展下去,它是得、是失的要素在哪裡,他都能洞察得到,他看事情都能看到根本、看到關鍵。“豫禁乎未然前”,“豫”是預防,“禁”就是禁止。不好的事情還沒有發生,他就能夠預防禁止了。“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”,使他的國君能夠超然立乎顯榮。因為他防範于未然,所以國家沒什麼禍患,都掌握了存亡得失的關鍵,那當然國家治理得好,國家強盛,君王當然就受到很多的尊榮顯貴。而國君也非常輕安自在,因為臣子都把事情處理得很穩妥,所以這樣的國君是很有福報,享福了,而且更重要的,他能用這樣的臣子也是他很好的判斷能力,他有智慧。“如此者聖臣也”,能輔佐君王到如此的境界,這樣的臣子稱為聖臣。

而我們今天要效法這個聖臣,看什麼事情都能見微知著,洞察機先,首先我們對很多道理要通達。所以把《群書治要》好好深入,你有見識、有遠見,慢慢就可以接近為聖臣了。

二曰,虛心白意,進善通道,勉主以禮義,諭主以長策,將順其美,匡救其惡,如此者大臣也”。在《說苑》當中用“良臣也”,眉批上面也注,“大作良”。第二種臣子的類型,他非常謙虛。“白意”,就是非常真誠;這個“白”也可以做“善”。他的意念都是純善,一心為國為民,又謙虛又善良。“進善通道”,給國君進善言、進中正之言,勸善規過;“通道”,“道”是有道之人,“通”就是能夠舉薦有道之人來為國君所用。“勉主以禮義”,勉勵主人、勉勵君王,都是用經典、用禮義來勉勵提醒君王。“諭主以長策”,長策就是好的政策、好的規劃。“諭”,是讓國君明白,讓國君能夠思考深遠,這是諭主以長策。因為上位者假如決策錯誤,所消耗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是非常嚴重的,所以這裡也點出來,這些大臣很重要的要很懂得規劃,甚至於這個規劃都是一百年、兩百年以後,看得很遠。假如所有的決策都只看眼前,“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”,都沒有辦法想得長遠,必然很快因為他想得短淺,流弊問題慢慢就呈現出來。所以一個人的智慧不能看一百年,不能做宰相,古人都有這樣的提醒,為相者都要有高遠的智慧才行。而且能夠順從,然後護念國君的優點,“將順其美”。“匡救其惡”,匡正他的缺點錯誤。這樣稱為“大臣”、稱為“良臣”。

要當良臣也要好好學《群書治要》才行。坦白講,這些智慧、這些德行,沒有真實學問是做不到的,所以,“青年十二守則”裡面有講到,“學問為濟世之本”。沒有真實的治國智慧,有善心也幫不上忙,所以不是只有發心就可以了,發心還要加上智慧、德行、閱歷、能力才行。孟子講,“徒善不足以為政,徒法不能以自行”,光有善心,你辦政治或帶領一個團隊,不一定帶得好,要有好的為政智慧、方法才行;只有好的治國方法,但沒有好的善心、慈心,沒有為國為民的心,再好的制度,它也不可能自己去實行。所以,“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”,文王武王這些治國的理念,在歷史當中都有記載,但後世有盛世的很少。為什麼?人存政舉,人亡政息。有愛民如子的人出來,這些政治才辦得好,沒有的話,那些好的政治理念也只能放在史冊裡面。所以要有好的人,再運用上好的治國方略,缺一不可。

接著,“三曰,夙興夜寐”,夙興夜寐就是日夜辛勞,從早到晚都在盡本分,做好為人臣的職責。“進賢不懈”,推薦一些賢德之人;“不懈”,是不懈怠,非常積極認真。“數稱于往古之行事,以厲主意”,常常能夠以古代(往古)這些好的風範事例來勉勵國君。我們在看這些歷史的時候,忠臣常常都是舉歷代古聖先王的風範,來期勉他的君王。“如此者忠臣也”,這樣是忠臣的風範。

四曰,明察極見成敗”,明察就是有智慧能夠洞察事物的成敗所在。他很有判斷分析能力,看到了趕緊去處理、去補救,所以“早防而救之”,事情就不會惡化。“塞其間”,能夠堵塞這些問題、這些漏洞。“絕其源”,可以阻絕這些錯誤的根源。“轉禍以為福”,扭轉乾坤,轉禍為福。“使君終以無憂”,問題可以化解掉,國君就不用繼續擔憂了。“如此者智臣也”,這樣是很有智慧的臣子。

第五,“五曰,守文奉法”,守禮樂、守經典,奉持法律。“任官職事,不受贈遺,衣服端齊,食飲節儉,如此者貞臣也”,他能夠擔任官職,主管職事,認真去做,不接受遺贈,其實就是不接受賄賂。而且“衣服端齊”,他很有威儀。他當官是父母官,走到哪,一言一行都是百姓的榜樣。動而世為天下道,行而世為天下法,言而世為天下則。這是很懂得為民表率。而且“食飲節儉”,非常節儉的生活,這樣叫“貞臣”,非常忠貞的臣子。時時都想著要為民榜樣,所謂“人君恭儉”,為人君者恭敬節儉。“率下移風”,一個官員(領導者)帶頭做好,他可以轉移整個社會的風俗都變得清廉節儉。“人臣恭儉,明其廉忠”,一個下屬能夠恭敬節儉,彰明瞭他的清廉跟忠誠。

接著講到,“六曰,國家昏亂,所為不諛,敢犯主之嚴顏,面言主之過失,如此者直臣也,是謂六正也”,當國家昏亂的時候,決定不做諂媚巴結的事,而且敢犯言直諫,因為直諫是點出君王的過失,所以會冒犯他的威嚴,而且當面能清楚的講出國君的錯誤點在哪裡,如此者是正直的臣子。假如這個問題再不講出來,惡化到最後,可能就難以挽回了。而且直臣可能是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勸諫,所以古代這些臣子只要是義所當為,都是奮不顧身,所謂“殺身成仁,捨生取義”。能夠做到上面所講的“六正”,都是盡到為臣之道。

好,這一節課我們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,下一節課我們再繼續來看“六邪”。因為“六正”是見賢思齊,“六邪”是見不賢內自省。我們不要看到壞的都說:這個跟我沒有關係。其實很可能我們心性上的偏頗,這也會是一個提醒,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謝謝大家。 

恭摘自《群書治要360》學習分享

蔡禮旭老師 2011/9/14 27

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