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選文章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

四大菩薩 (無限的慈悲—觀世音菩薩)   文珠法師講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於香港九龍政府文化中心   一、慈悲的意義 二、慈悲的類別 三、慈悲的重要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聖號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性別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本跡 四、慈悲的代表—觀音菩薩的道場...

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

淨空法師講: 如來十力之一:知是處非處智力


第一種「知是處非處智力,謂如來於一切因緣果報,審實能知」。一切法的因緣果報這四種現象,審是審實,審是非常謹慎審察明瞭,他是真實能知。下面舉兩個例子說,「如作善業,即知定得樂報,名知是處」,這是是處。善決定有善報,行善哪有沒有善報的道理!果報不在現前,可能在來生,不在來生一定在後生,決定有果報。「若作惡業,得受樂報,無有是處」,這叫非處,因果不相符。你行善你得的是善報,這是相應的,是處;行善得惡報,這是非處,沒這個道理。有沒有行善得惡報的?有;有作惡得善報的,也有。那你是看的一截,沒有看到整個,你只看到現前,你沒有看到未來,沒有看到過去。行善得惡報,是過去造作的惡業現在報出來,現在所造的善沒報,在後頭。造惡的人現在得善報,是他過去生中的善因成熟了,他在那裡享受善報,他現前所作的惡報沒熟,因緣沒熟,也許在來生,也許在後世。我們只看眼前,不顧前後,如來是一切都通達,前因後果他清清楚楚。「如是種種皆悉遍知,故名知是處非處智力」。
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縱然現在環境不好,要歡喜承受。為什麼?過去那些不善的業現在報掉了,好事情,報掉就沒有了。我這一生努力修善,來生福報多大!可是這樁事情你心裡要明瞭,福報可不可以享?享福沒有不造業。你們去念《安士全書》第一篇「文昌帝君陰騭文」,你去看看那裡頭講的果報。他「一十七世為士大夫」,用現在說,過去生中到現在十七世都是知識分子,知書明理,是這樣的人。裡面講他遭的這個果報,舉個例子,漢高祖的皇后,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大,這一生大富大貴,漢高祖死了的時候,她將高祖最心愛的一個妃子殺掉,這妃子有個小孩,就是趙王如意,也被她殺掉了,殺是非常殘酷,她造這個業多重。不是造了就沒有了,來世這兩個人來報她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,沒停的時候,果報非常淒慘。舉這個例子,讓我們想想,世世代代這些做帝王的,連唐太宗,歷史上大家稱他作明君,他也墮阿鼻地獄。於是我們就想到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的示現,最聰明的人,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?救世救民,不搞政治,搞教育,不跟任何人結冤仇。
教學裡頭也有嫉妒障礙。在中國,六祖惠能就給我們做最好的示範,我們相信他那個是示現。大徹大悟之後,到獵人隊裡頭去避難,避了十五年。那是什麼難?同行相忌,就是嫉妒障礙。這十五年時間沒有機會度眾生,幹什麼?提升自己、成就自己。十五年之後緣成熟了,嫉妒障礙的人沒有了;老一輩嫉妒障礙的已經往生,走了,跟他同輩的,十五年也淡了,他出來了。弘宗演教要等時節因緣,師父都幫不上忙,五祖忍和尚幫不上忙,叫他去躲避。佛法、世法皆如是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所以這第一條這是個定律,善決定是善果,惡決定是惡報,絲毫不爽。如是種種皆悉遍知,故名知是處非處智力。這個我們要決定相信,一點都不懷疑。我們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是善的,就放心大膽去做,什麼障礙也不在乎。當然自己要用定力、要用智慧,把這好事圓滿做成功。自古以來諺語所謂的「好事多磨」,如果不是真的,怎麼可能有這句話?這句話說出來,一定有根據的。只要是好事,利益眾生的好事,都多磨,多折磨、多障礙,何況是你自己的,自己的就更多!更多能成就,你就知道那是多大的福報,不是容易事情。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科註節錄精華(第88集)--淨空法師2011/12/19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