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看:“一曰:安官貪祿,不務公事,與世沉浮,左右觀望,如此者具臣也”。他的行為,是安穩的安享官位所帶給他的福報、享受,貪求利祿、薪資。“不務公事”,就是不積極的、勤奮的把公家的事辦好。然後,“與世浮沉”就是隨波逐流,覺得反正得過且過,能混過去就混過去,被一些不好的社會風氣所影響。而且“左右觀望”,心裡面只怕官位丟掉,察顏觀色,謀自己的私利,沒有做事的原則,沒有一心向公。這樣的臣,“具臣”就是徒具虛名,沒有盡他為臣的本分,這是“具臣”。
我們看範公的行持,覺得今天反思起來,沒有盡到全力、盡到本分,當天晚上自責,睡不著覺。等天一亮,趕緊去為民服務,心裡才踏實。從忠臣的行持,我們看到這“六邪”的行為,真的會慚愧得無地自容。
“二曰:主所言皆曰善,主所為皆曰可,隱而求主之所好而進之,以快主之耳目,偷合苟容,與主為樂,不顧其後害,如此者諛臣也”。第二種談到,領導者、君主所講的一切,他都附和說,講得太好了;君主所做的一切行為,他都說非常可以。那等於都是諂媚、阿諛奉承。那這個情況,假如他內心都是這種諂曲之心,那是心已經偏頗了,行為當然是不妥當。
而也有團體,比方就像我們弘揚文化的單位,對於領導、對於講學的老師特別的恭敬。恭敬是對的,但恭敬也不可以到太過,太偏了。因為《大學》當中有說,“人之其所畏敬而辟焉”,恭敬到我的領導、老師講的話全部都是對的,那這樣的態度可能就有過了。所以聖教告訴我們,“依法不依人”,要依經典。假如整個團體的氛圍就是誰說了就對,是不妥當的。
一個領導者,底下的人假如對你所說的話都說,只要你說了都對,這個時候要很冷靜,這個風氣是不對的。應該是依經典,不能依人。而領導者假如遇到這個情況,還自鳴得意,那可能就毀了這個團體了。因為他會越來越自視甚高,不可一世,那行為可能就越偏越大。
我們雖有心弘揚中華文化,但這只是發願,我們的德行、智慧、能力都需要隨著時間來積累。所以我們自身要時時感受還很不足,因為很不足,在決策的時候當然要集思廣益,我們時時期勉自己“但求無過”。那決策的時候,當然要慎重,當然要博覽眾長,大家好的意見要採取。
所以,上位者要冷靜,自己有德行的不足、智慧的不足,要形成大家敢於發表意見,敢於講真話的風氣。那下位者,也不能變成一種情感,變成一個好像偶像崇拜,下位者這個心態也不妥當。我們可以尊重領導者他的一種無私的心,但不能因為尊崇到覺得他無所不能,那是決定不妥當的。
比方,以我自身來講,我是一個公務員家庭出來的孩子。公務員生活也比較簡單、規律,也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、大風大浪。我自己大學畢業之後,從事學校教育工作,也相對單純。所以人事的歷練、管理的經驗都是相當不足。這幾年,也剛好有機緣處理這些管理的工作。而有同仁,他們就會覺得好像我什麼都知道。這是我事後才瞭解,也代表自己智慧、觀察力不夠。
其實當下屬很多事情都沒反映過來,自己就要主動去瞭解。怎麼會沒事呢?很多人說,那不是要樂觀嗎?樂觀不能跟客觀衝突。什麼叫客觀?大家都剛學,又不是學了馬上變聖人。既然是剛學,大部分的人習氣都還在,怎麼可能會沒有人事狀況?所以假如都沒反映狀況,那叫粉飾太平。
所以,底下沒反映狀況的時候,領導者應該主動去瞭解,“兼聽則明”,廣泛的瞭解情況。所以這個都是我經驗、智慧不足,很多事情發現的時候,都是已經比較嚴重的時候。這個時候,我自身就覺得對不起大眾,因為我們是為大眾服務事情,事情做不好有愧于大眾的信任。再來,也對不起這些同仁。因為他在工作當中是來積功累德的,是來歷事練心提升他自己的慧命的。而我們的經驗、智慧不足,都不能適時的引導他,適時的護念他,反而讓他心性墮落,或者在人事當中,產生很多的負面情緒,那這一些,我們領導者都要負責任的。
所以“謹慎為保家之本”,對待任何人要慎重護念,對待每件事都要充分客觀瞭解情況才好。所以既然客觀的瞭解,我們為人領導,智慧、德能、經驗都還不足,閱歷不夠,這個時候要形成大家眾志成城、如切如磋的一個氛圍。
而底下的同仁,他們就有說到,覺得領導講的,我統統都恭敬的去服從,這樣慢慢的可以從中瞭解到,領導者他的苦心在哪裡,他的用心在哪裡,我就學到了。我跟他說,你這個心態很好,但不要偏到都不提意見,因為可能你考慮到的,是領導者沒考慮到的。所以服從、信任跟勸諫是不衝突的,不然“禮”都有偏廢。勸諫不影響自己對領導者的恭敬跟信任。每個人都在學,他又不是萬德萬能,怎麼可能會沒有考慮不周的地方呢?所以下屬要盡勸諫之責。
領導者聽到下屬提不同意見,非常的欣慰,為什麼?剛好他提的是我們忽略的,那我們要感他的恩,這樣我們才沒有誤到大眾的事情。您看太宗皇帝,在臣子給他提對的時候,歡喜,馬上賞錦布二百匹,那是對他的鼓舞,還有對他的感恩。假如下屬提的對,自己看的角度也沒有錯,那這麼一撞擊,領導跟下屬看事情深度、廣度,不就在探討當中都增長了嗎?所以下屬提都是好事。
再來,假如下屬提錯了呢?那領導不就看到他思維有哪些偏頗之處,正好可以引導他、幫助他、提升他嘛。下屬什麼話都不講,你也不知道他的思維狀況,那你怎麼去指導他呢?所以形成下屬能夠主動反映意見,這是對團體非常好的。
這裡講“所言皆曰善”、“皆曰可”,縱使是信任領導也不可以偏到這個情況來,還是有覺得不妥的,要主動提建議。而這裡所提的,它其實是諂曲巴結。“隱而求主之所好而進之”,“隱”就是私底下,又打聽君主的喜好,然後“進之”就是投其所好,取得君主的高興、信任。又“以快主之耳目”,“快”就是帶著領導去吃喝玩樂,享受縱欲的快樂,來滿足君王的“耳目”,都是耳目的刺激、欲望。接著還“偷合苟容”,就投機苟合,隨聲附和。“與主為樂”,整個就是帶著君主飲酒作樂,這樣的行為了。“不顧其後害”,都沒有顧及到君王縱欲之後,不理朝政天下會大亂,他只看眼前自己,能不能謀到他的利益而已。“如此者諛臣也”,諂諛之臣。
恭摘自《群書治要360》學習分享
蔡禮旭老師 2011/9/15 第28集
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